格瓦拉第一次离去时,告别了优越的贵族生活。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旅行,更不是所有人都能路见不平而心生愧疚。而他的第三次离去,更是反抗贵族精神的体现。在路上的格瓦拉是行动主义的格瓦拉,是一个已经远去的格瓦拉,他那“完人”(萨特语)形象是欧美进步青年30年的不变向往,他的革命精神是自由精神的体现。亨廷顿曾说过,宁要无自由的秩序,也不要无秩序的自由。在这个被秩序统治的世界上,格瓦拉将美和正义写在了一起。戏剧《切·格瓦拉》正好反映了自由主义与新左派之争的状态。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想建立一个如哈耶克所说的自由自发社会秩序。他们期盼末世的到来,却又在这种末世情怀的刺激下变得歇斯底里,原本崇尚个人自由和政府权力最小化的他们反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左派思想自然占据上风,格瓦拉就是在这种癫狂状态下走上了不归路。(高杉《格瓦拉决定上路》)
是否只有年轻才有这种歇斯底里的癫狂状态?
2020-05-19 星期二〖Comments: 0 / Read: 352〗
Post a comment〖发表评论(文明上网、开心评论)〗
©2006-2023 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