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家工商,勤苦俭约,末有不兴,娇奢倦怠,末有不败。”(咸丰六年九月廿九日与纪鸿书)。何止仕宦之家,小到一介草夫,皆如此。成功人士、大宦之家的曾国藩也提倡勤俭,反对奢侈。
“吾家后辈子女皆趋于逸欲奢华,享福太早,将来恐难到老。嗣后诸男在家勤洒扫,出门莫坐轿;诸女学洗衣,学煮菜烧茶。少劳而老逸犹可,少甘而老苦则难矣。”(咸丰八年十一月十二日与诸弟书)看来富二代也不易,要能守住家业,亦要保持勤俭之风,勤奋之力。
咸丰十年四月廿四日与四弟国潢书:“家中之事,望贤弟力为主持,切不可日趋于奢华。”时时提醒弟弟们需为望家,也不可奢华。
同治三年正月十四日与四弟国潢书:“吾不欲多寄银物至家,总恐老辈失之奢,辈失之骄。未有钱多而子弟不骄者也。吾兄弟欲为先人留遗泽,为后人惜余福,除却勤俭二字,别无做法。弟与沅弟皆能勤而不能俭,余微俭而不甚俭,子侄看大眼吃大口,后来恐难挽回,弟须时时留心。”不想多寄银钱物品回家,是怕长辈失之于奢侈,晚辈失之于骄傲。钱多了子弟们就会骄傲。各兄弟要想为祖先保留恩泽,为后人珍惜留下来的福气,除了“勤俭”二字没有其他办法。虽然弟弟们都能勤,却不能俭,此要注意。然后曾国藩说到自已“稍微节俭一些”,却不是“特别的节俭”,担心的是子侄们眼光高品位高,以后恐怕难以挽回,所以希望弟弟们要时刻留心。
同治九年六月初四日将赴天津示二子:“将欲造福,先去忮心,所谓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将欲立品,先去求心,所谓人能充无穿窬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忮不去,满怀皆是荆棘;求不去,满腔日即卑污。……由俭入奢,易于下水,由奢反俭,难于登天。”要想造福后世,就不要心存嫉妒,也就是说人的心里如果没有害人的欲望,那么仁义就用不尽了。想要树立品德,就不要心存奢求,也就是说人的心里如果对名利没有所求,那么道义就用不尽了。不除去嫉妒,满怀就都是荆棘;不除去奢求,满腔就都是污垢。
2018-09-16 星期日〖Comments: 0 / Read: 1604〗
Post a comment〖发表评论(文明上网、开心评论)〗
©2006-2023 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