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一首柳宗元的仄韵五言山水诗,是一首古绝。是华人应该都会背的。
大家都知道,这是柳宗元与王叔文、刘禹锡、王伾、韩泰等人永贞革新,打击宦官势力失败后,被贬到永州之后而写的,他是借寒江中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被贬后的孤独郁闷的心情。
这首诗前两句主要写景,写得不是一般的景,从第四句回过头来知道写的是雪景。“千山”表示山很多,山多本来应该有很多飞禽走兽,但在作者的诗里,没有了,“鸟飞绝”,鸟儿都看不到一只,更别说走兽了。“万径”表示路很多,路多应该有行人,可现在“人踪灭”了。在这里,虽然作者未提“雪”字,即使我们还没有看到后面的句子,其实应该知道是写的雪景了,因为诗中已经透着一股极强的寒气,似乎让我们已经看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千山”与“万径”,“鸟飞绝”与“人踪灭”一对。更让读者体会到什么是绝佳。用如此强烈的对比手法,为后面衬托出渔翁的渺小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第三句开始,出现人物了,这个人物是怎么出场的呢?“孤舟蓑笠翁”,是在“狐舟”上。并且是批着蓑衣,戴着斗笠的。从这里,我们应该知道天还在下着大雪,至少是下着雨夹雪的,要不然何用蓑笠?并且还是一位“翁”,这翁是谁,就是作者,这里用翁字,并不单指人物的年龄与体态上,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当时作者的心态,被贬后,已经是心灰意冷了。坐在孤舟上的这位翁在干什么呢?看第四句:
“独钓寒江雪”,独自一个人在茫茫大雪包围的寒江上垂钓。一个“独”,一个“寒”,一个 “雪”字,可以体会一下这样的一个氛围是怎样的一种氛围。这位翁是在孤舟上钓鱼吗?当然不是了;是在那里发呆吗?有可能。然而更多的是一个人狐独地在那里所思所想。为何革新不能成功?为何连遭贬斥?等等。
这首诗古今不知有多少画家名流为其配过画,然而查看历代的类似画作,很难有能其完美者,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这景其实根本就不存在,是虚拟出来的,特别是诗中的山与径,是柳作者自已心里想出来的。读这首诗,都知道诗中有画,但我们又不能在心中完美地勾勒出这幅画来,有些若隐若现,且不同时间读它,又会生出不同的画来。从总体来看,这首诗应该是从一个俯视的角度或者是一种比较远的角度来描摹这幅画的。因为有千山,有万径。但认真读一下,又发觉这首诗勾勒的又有一些细微的画面,鸟、人、蓑笠等。短短的二十个字,我们看作者都写了些什么:有山,且是很多山,有路,且是非常多的路,有鸟(当然飞走了),有人(当然走光了),有渔翁,有孤舟,有蓑衣,有斗笠,有江,有雪,这还仅是字面上给出的场景,字外你还看到树了吗?树是否被雪覆盖而只露出一些枝条出来?你还看到水了吗?水是否是静的,且静得出奇?你还看到江两边的岩壁了吗?岩壁是怎样的?你甚至还看到钓竿了吗?等等,这幅画的重心,应该是“孤舟蓑笠翁”,这是近态,而画的总的视角点是俯视的,是远态的。请问,这样的场景能画得出来吗?即使可以画出,还能画得出作者当时的那种心情吗?所以,我们读作者的这首诗,是一幅多么“完美”的画,而且还是一幅动态的画,然后看很多的名流画的画,就很难看到诗中景态了,所以诗中有画,画中就不一定有诗了,至少很难看到象作者这样的诗了。
前面已经提到,这首诗是作者被贬后借寒江中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心情的。那么作者到底有多孤独郁闷呢?我们再来看看诗中隐藏的一些“小秘密”:
将诗中每一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即为“千万孤独”,作者当时就有这些孤独,就有这么郁闷。更凄凉的还在后面,诗中只有一个人物,那就是孤舟中的这位蓑笠翁,这位唯一的人物最后怎样了呢,我们再把这首诗每句的最后一个字倒着来念,那就是“雪翁灭绝”。现在体会到了诗中的寒意了吧,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了吧。当然,说这是藏头诗或藏尾诗有些牵强,但它确实给了我们不同的想象,无论是字里字外,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读法,有不同的解读,从最平白的字里行间,让人越读越有味,这就是所谓的佳品,所谓的的绝品。
再回过头来看看全诗,全诗没有用一个生僻字,短短二十字确勾勒出如此完美的画面,表达出如此凄美的意景,说它是千古绝唱,一点也不为过啊。
2010-05-28 星期五〖Comments: 18 / Read: 17320〗
#1 ┇ 艺苑 ┇ 2010-05-28 22:25
犀利,独道!
#2 ┇ 南山老 ┇ 2010-05-29 09:45
评得不错,建议加顶。
山水画中,画中有诗,难;山水诗中,诗中有画,难。要达到二者合一,难上加难。
#3 ┇ TH ┇ 2010-05-29 22:25
多谢楼上两位来拉场。
提到诗、画、雪,让我想起当年老舍与齐白石老人的一段故事来,老舍当年给白石老人出了几句诗句,要求白石老人为诗作画,其诗句为:
1:几树寒梅带雪红;
2:凄迷灯火更宜秋;
3:手摘红樱拜美人;
4:蛙声十里出山泉。
这里我谈谈“几树寒梅带雪红”。这诗句是苏曼殊写的《住西湖白云禅院》里的句子,全诗是:
白云深处拥雷峰,几树寒梅带雪红。
斋罢垂垂浑入定,庵前潭影落疏钟。
大家都知道,苏曼殊写诗是以清艳明秀而著称的,且诗的意景非常美。要想用画来表达“几树寒梅带雪红”,一般的画家只能是望而却步,即使画出来了,可能也没有诗意了。而白石老人在思索了几天后,给出来的答案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看最终白石老人的画作(这是我在网上搜索到的画作,不是很清,临时用一下,以后搜索到更清楚点的来替换一下):
这幅画初看有些让人纳闷,没什么特别的啊,而且画的上部中央还有两条初不拉叽的黑墨,可认真看看,也就是这点焦墨,那就是神来之笔,这画的其实是枝杆,为什么枝杆会断断续续的呢?再回头来看看题目,“几树寒梅带雪红“,现在你就会一下心领神会过来,这断断续续的枝杆其实是被铺天盖地的大雪压住后露出的一小部份。
白石老人没有画一点雪,只留了很大一片空白的地方,正是这点留白,然而确让我们看到了茫茫的大雪,给人已无穷的想象。那断续的枝杆,且枝杆的初细也是不均的,加上大片的空白,神韵一下就出来了,这点余玉让人回味无穷。这就是大师,这就是真正的大写意,只有心境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并且又回归到自然中来,才能有这样的神来之笔,不过这样的画,估计也只有中国人才能明白其中的意境。
大凡好的诗也是这样,诗要表达的本身有了一定的高度,而落下的笔却看似平白的,但读起来,却越读越有味……。又回到诗上面来了,以后再聊。
图为:几树寒梅带雪红
#4 ┇ 相思鱼 ┇ 2010-05-30 17:20
这位翁是在孤舟上钓鱼吗?当然不是了;是在那里发呆吗?有可能。
哈哈,我估计当时他多半也在发呆。
#5 ┇ 花间词 ┇ 2010-06-02 10:16
好一个“千万孤独”,好一个“雪翁灭绝”。
#6 ┇ 契弥 ┇ 2010-06-03 13:52
——有鸟(当然飞走了),有人(当然走光了)
风趣,幽默。
#7 ┇ 无聊而坐 ┇ 2010-06-04 11:06
诗画都懂啊。不过将题目改为“赏《江雪》”是否好点?
#8 ┇ 兰 ┇ 2010-06-09 18:36
评得好,评得秒,又让我对江雪有了新的认识。更喜欢你谈齐白石的画。
#9 ┇ TH ┇ 2010-06-09 21:02
反正是瞎掰。
#10 ┇ 廛羁 ┇ 2010-06-10 15:49
评得很好。
Post a comment〖发表评论(文明上网、开心评论)〗
©2006-2023 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