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世纪三十年代教授们的收入

探花楼 >> 标签〔TAG〕 >> 正文

季羡林《梦萦水木清华》一文中提到:“当时教授与学生之间有一条鸿沟,不可逾越。教授每月薪金高达三四百元大洋,可以购买面粉二百多袋,鸡蛋三四万个。他们的社会地位极高,往往目空一切,自视高人一等。”

在《在清华大学念书的时候》一文提到温德教授:“学生中流传的轶闻之一就是:他身上穿着500块大洋买来的大衣(当时东交民巷外国裁缝店的玻璃橱窗中摆出一块呢料,大书‘仅此一块’。被某一位冤大头买走后,第二天又摆出同样一块,仍然大书‘仅此一块’。价钱比平常同样的呢料要贵5至10倍),腋下夹着10块钱一册的《万人丛书》(Everyman’s Library)(某一国的老外名叫Vetch,在北京饭店租了一间铺面,专售西书,他把原来的标价剪掉,然后抬高四五倍价钱卖掉),眼睛上戴着用80块大洋配好但把镜片装反了的眼镜,徜徉在水木清华的林荫大道上,昂首阔步,醉眼蒙眬。”又提到艾克教授:“他工资极高,孤身一人,租赁了当时辅仁大学附近的一座王府,他就住在银殿上,雇了几个听差和厨师。他收藏了很多中国古代名贵字画,坐拥画城,享受王者之乐。”

上面提到的是季羡林在清华读书时(季羡林是在1930年入的清华)对清华教授们的薪资的大体记录,可知他们都是高薪族,折算下来,现在的年薪百万在他们面前也是小儿科,你现在年薪百万在北京租一栋王府试试。

季羡林在1934年清华毕业回山东母校济南省立高中任国文教员时,月薪是160元,“是大学助教的一倍。”也就是大学助教月薪七八十元。

张霞在《中国“自由撰稿人”作家研究——以民国文坛为中心》一书中有提到名气大的作家“每月收入可达400元甚至更多。”鲁迅在当时就是一大富翁,“平均下来每月收入都不少于550元。”“1930年平均月收入1200元以上。”鲁迅写出来的不是一个一个的字,而是一粒一粒的钻石。但鲁迅开销也大,所以所剩也不多。而名气小的,就只能过挣扎的生活了,柔石在当时也就40元左右的月薪。而一般的工人,则收入就更低了,“20世纪30年代印刷工人的月工资大都在15元以下。”一般的普工,则大多在10元以内了。

看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文人知识分子大多算是生活的比较好的一个阶层。

标签 阅读

2018-05-16 星期三〖Comments: 0 / Read: 1687〗

🏃‍♂️前一篇:萧伯纳曾经说过:“如果仅把年少的时光当

💃后一篇:2018年度“邵逸夫奖”昨天在香港🇭🇰

Post a comment〖发表评论(文明上网、开心评论)〗

姓名(Name):

©2006-2023 TH

备案号:粤ICP备190144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