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随身书,随处读

探花楼 >> 标签〔TAG〕 >> 正文

陈嘉映《旅行人信札》,作者旅行途中还带着不少书,从他的书信中不难看出,如3月19日~20日,半坡/碑林->成都途中写道:“外院晚餐后,把探案集第三集读完,和大学生们道别。”“昨夜无可奈何之际,读了几篇柳词。”4月8日~9日,肇庆天柱阁途中,肇庆街头。“在熙攘中读了两课,走出来。”“昨夜只睡了两三个钟头,此时精神却愈觉昂扬,只恨有蚊子,否则就街灯下读英文,有何不好?”4月9日~11日,广州中山大学/白云山,候船室前街灯下,“初,晚上倒比白天闷热。一点半,才凉快些,可穿长衣,蚊子也不太猖狂,可以在街灯下读 Essential English 了,愈读愈觉得不可能掌握地道的英语。”4月13日~14日,汕头看海,红卫15号餐厅,“等下就可以出去看海了,先读读英文什么的吧。”4月23日~25日,温州北雁荡由浅入深,温州沿江旅馆,“回旅社读了一课英文。一个山东房客已住了几天,告知此间无臭虫,却有跳蚤虱子。这怎生得了?”“旅舍喧闹,且怕跳蚤,坐着读英文过了午夜。”4月28日~5月2日,千古如斯的余杭,昭庆寺横街,“姑姑和姑父去做客,我一个人在家,读完Essential English的最后几课。”“回家已过九点,问安后,读书写字。”石屋洞,“看那些游人,一双双,一行行,头油面粉,唇红齿白,西服革履或轻纱软帽,手提照相机,肩负长皮筒(盖不知其学名也),行百步则娇喘,停一处则照相,未语先颦,欲顾犹嗔,扶肩援股,柔媚万态,真个让人羡煞!反身自顾,孑然一人,面黑肌瘦,须发横生,坐则呆如木鸡,行则疾似流星,哪像游园客,活脱潜逃犯;鞋破无袜,衣长带丝,黄背包里一书一本,衣口袋里两元三角。像样的行头,惟林家所赠小花伞一顶,却不下雨,无缘撑起。真个羞与自己同行!”5月15日~17日,苏州天平山沧浪亭->上海,211次苏沪线上,“应当坐在窗前读两本书;应当把游记整理一下;最应当的是:把这次旅行中培养起来的行进不息的精神坚持下去。”

看来读书是不分场合,又何需分场合呢,只要有心,随处可读,熙攘的人群中,昏暗的路灯下,都可以进行,甚至白雪皑皑的山峰上也可以进行。阅读的多少也不限,可以一课,可以一章,也可以一节,甚至几行。因这是自发的,无外在迫力的,也正因为这,读书才有兴趣,才有收获,才能使人精进。

曾国藩于道光二十四年十一月廿一日与诸弟书中也有提及:“虽走路之日,到店亦可看;考试之日,出场亦可看也。”只要是想看书,是随时都可。

以前无电子书,喜读书之人,得随身携带一本或几本纸质书,多有不便;现在一部手机,可阅尽天下书,今人是多么的幸福啊。不过,这也有不利的地方,正因为“得来容易”,所以读之肤浅,一目十行,一日三部。天天看着路上的行人,地铁里的或坐或站的人,饭桌上吃饭的人,都随时盯着手机,但盯出大家,盯出有文化修养的人也不见得比前人多。前人也因“得来不易”,读之深刻,十目一行,十日两遍。天天看在路上的行人,车里或坐或站的人,饭桌上吃饭的人,看书的几乎没有,该做啥做啥,然有文化修养的人也不比今人少。

标签 阅读

2018-10-03 星期三〖Comments: 0 / Read: 1293〗

🏃‍♂️前一篇:陈嘉映《旅行人信札》3月21日~23日

💃后一篇:随行随记

Post a comment〖发表评论(文明上网、开心评论)〗

姓名(Name):

©2006-2023 TH

备案号:粤ICP备190144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