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形神兼备之毕加索不敢来中国

探花楼 >> 标签〔TAG〕 >> 正文

形神兼备,是六朝以来整个中国古典艺术的审美理想。我们只看看与诗歌关系最密切的绘画与书法中国的绘画书法到六朝时代已明确提出“以形写神”和形神兼备的美学思想。顾恺之的观点已见前述,我们再以南齐画家谢赫等为例。谢赫认为,绘画如局限于体物写貌,而不求对神气的表现,则非上乘之作。只有形神兼备,才能“气韵生动”,艺术达于上品。若退而求其次,只要“颇得神气”,“虽略于形色”亦可。约与谢赫同时的书法家王僧虔论书法也是强调形神兼备,认为“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六朝时期的书画艺术在当时的文化土壤中所产生的这种强调形神兼备的美学思想,成了此后整个中国古典艺术的审美思想。(王兆鹏在《“形神兼备”论的文化土壤》P149)

提到画的形神兼备,我首先想到的是齐白石,他的画用此四字形容是再恰当不过了。如他著名的“几树寒梅带雪红”、“蛙声十里出山泉”等等。

张大千去西班牙拜访毕加索时,毕加索说“中国有齐白石,我不敢去中国。”毕加索是这样赞齐白石的:“他是中国最了不起的一位画家,他的画技真的是太神奇了。画鱼时,明明只是用水墨,连颜色都没有上,但人们却从他的画中看到了活的鱼和流动的河水。”这就是最好的对“形神兼备”这四字的赞许。

标签 阅读

2020-04-07 星期二〖Comments: 0 / Read: 476〗

🏃‍♂️前一篇:顺口溜

💃后一篇:九方皋相马

Post a comment〖发表评论(文明上网、开心评论)〗

姓名(Name):

©2006-2023 TH

备案号:粤ICP备190144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