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读季羡林的《我的心是一面镜子:季羡林感

探花楼 >> 标签〔TAG〕 >> 正文

读季羡林的《我的心是一面镜子:季羡林感悟流年》(季羡林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年5月1版1印,价38元,190K字,700mm x 1000mm 1/16开本,16.5印张)橙红皮精装。全书分三辑“北京忆旧”、“心安即榴地”、“一寸光阴不可轻”。

有人说季羡林的散文过于简易,最多属二流水平。要说季的散文水平高,不能直接这样说,水平低,当然更不能这样说。但我还是比较喜欢读的,主要是喜欢他真实的平白直述。

季老对自己的散文写作水平还是蛮有自信的,他在《在清华大学念书的时候》一文中写到:

……平心而论,我在清华四年,只写过几篇散文:《年》《黄昏》《寂寞》《枸杞树》,一直到今天,还是一片赞美声。清夜扪心,这样的文章我今天无论如何也写不出来了。我一生从不敢以作家自居,而只以学术研究者自命。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如果说我的学术研究起点很低的话,我的散文创作的起点应该说是不低的。

季老在中学时,就已经表现出作文的才能了:“……到了高中,国文作文无意中受到了王玉先生的表扬……当时山大校长兼山东教育厅厅长前清状元王寿彭,亲笔写了一副对联和一个扇面奖给我……”在大学时,又受到郑振铎(西谛)等大家的赏识:“他同巴金、靳以主编大型的《文学季刊》是当时轰动文坛的大事。他也竞让我们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卒,充当《季刊》的编委或特约撰稿人,名字赫然印在杂志的封面上,对我们来说这实在是无上的光荣。……”(出自《我心是一面镜子》)。在《西谛先生》一文中也提及此事:“……他当时正同巴金、靳以主编一个大型文学刊物《文学季刊》,按照惯例是要找些名人来当主编或编委的。这样可以给刊物镀上一层金,增加号召力量。他确实也找了一些名人,但是像我们这样一些无名又年轻之辈,他也决不嫌弃。我们当中有的人当上了主编,有的人当上特别撰稿人。……”

在《在清华大学念书的时候》一文中,季老还提到:“……公超先生(叶崇智)大概属于新月派一系。他曾主编过——或者帮助编过一个纯文学杂志《学文》。我曾写过一篇散文《年》,送给了他。他给予这篇文章极高的评价,说我写的不是小思想、小感情,而是‘人类普遍的意识’。”

从上面看来,季老写散文确实是有几把刷子。

这些为他后来清华大学毕业后回母校任教奠定了基础:“当时流行着一个词儿,叫‘饭碗问题’,还流行着一名话,是‘毕业即失业’……真好像是大旱之年遇到甘霖,我的母校济南省立高中校长宋还吾先生,托人邀我到母校去担任国文教员。月薪大洋160元,是大学助教的一倍。大概因为我发表过一些文章,我就被认为是文学家,而文学家都一定能教国文,这就是当时的逻辑。”(出自《我心是一面镜子》)

还未毕业工作就自动找上门,并且还是高薪,看来机会总是留给勤奋并且有准备的人。

其实很多在学术上有成就者,也多喜写散文,从读他们的散文、随笔,我们能从中领略到他们的那份坚持,常年的坚持写。之所以有他们的成就,他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那份看似简单的坚持,对自己平日琐碎的思想不断地加以收集、记录、积累,这要坚持久了,就形成了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与思想体系。

“坚持日月珠,豁见沧江长。”

标签 阅读

2018-04-25 星期三〖Comments: 0 / Read: 1368〗

🏃‍♂️前一篇:读微信读书之《书前书后——来新夏书话续

💃后一篇:悦读之都

Post a comment〖发表评论(文明上网、开心评论)〗

姓名(Name):

©2006-2023 TH

备案号:粤ICP备19014421号-1